关于寂天菩萨著作研究的导论: 《入菩萨行论》
Lama Trinle (25/10/2021)
(Português) (English) (Français)
无论是想开始佛法(佛陀的法教)的学习和修持,还是为了深入,寂天菩萨的著作皆是极佳的参考。原著以四句一偈颂的文体写成(约150页),很短,但这是一部对大乘法教的精炼总结。
作者及时代背景
在寂天菩萨的时代(公元685–763年,文章13),呈现佛陀教法(文章14)的大乘体系已经完备地建立。
大乘佛教(文章15)从公元前一世纪开始发展,它以《般若经》经文和印度著名大师的论著为基础而建立: 龙树菩萨(公元150至250年间),中观哲学的创始人; 无著菩萨(四世纪)和世亲菩萨(316-396年) ,瑜伽行唯识学派创始人(文章12) 。所有这些经典都曾在寂天菩萨出家的那烂陀大学被研究(文章6)。
大乘佛教强调对智慧和慈悲,既要闻思又要实际修持,学修并进。
智慧关乎对实相本质的正确知见: 众生和现象。从相对层面上,现象世界被看作因缘和合的产物; 从绝对层面上,即现象世界的本性,它自身的存在为空(无实质性)。这种洞见可以通过系统的分析和静修方法来证得。
这就是证悟空性,无为涅槃(文章9),使人从受限于因缘条件的生命所产生的各种痛苦中解脱。寂天菩萨在他著作的开头就提到这一点,仅仅在赞颂之后:
“第一品第四偈
暇满人身极难得,既得能办人生利,
倘若今生利未办,后世怎得此圆满。”
这一偈提及的主题从一个整体视角涵括了佛陀法教,这些主题在”道次第”的典籍中被逐一展开。
冈波巴在他的著作《解脱庄严宝-大乘菩提道次第论》中以极其清晰的方式阐述了这些主题。这本论著包含六部分,第二部分讲具足可以成就佛果及以自然的方式行持利他事业(第五部分和第六部分)的善缘(八有暇和十圆满)的人身被认为是稀有珍贵的 。证悟佛性是可能的,因为每个人都具有这种潜能(第一部分:佛性)。为了成就,我们需要一位具德善知识(第三部分)的指引。他的开示致力于遣除阻碍我们圆满地证悟的四种障碍: 1)贪执今生-思维无常和死亡; 2) 贪执轮回安乐-思维轮回过患和业力; 3) 贪执个人解脱-思维慈心和悲心; 4) 不明了成佛的方法-思维关于菩提心的教法。
各种痛苦的因是身语意所造的恶业,这些不当行为尤其发生在当意识被负面情绪掌控之时: 贪婪,傲慢,愤怒,嫉妒和愚蠢。而痛苦的根本原因是对实相本性的无明,无论是从相对层面还是终极层面。(请参考卡卢仁波1905-1989的教导,他开示的汇集在网站kalu.org.br 可以找到。)
相信所有人都有各种各样的痛苦,包括我们自己,我们发展慈心和悲心。为了让慈悲心发挥实际作用,我们渴望证悟佛性并实践圆满这一渴望的方法。这种态度从两个方面符合证悟的精神(菩提心): 产生愿望和付出行动; 二者(思修结合)是寂天菩萨著作的核心思想。
Nalanda Masters
《入行论》著作
这部论著,有多部梵文原文书被保存了下来。也有很多被翻译为藏文,中文,蒙古文和尼泊尔文 (文章 1)的译本一直流传至今,既有古老的手写稿,又有较新的印刷版。当前,各种欧洲语言的很多译文也存在(文章2)。
寂天菩萨的这部论有四个不同的汉译本: 奥斯陆大学出版了一本多语言的合集,其中的汉译本是天息灾从梵文翻译过来的,题为《菩提行经》 (985年) (书籍21- Tex t21) ; 当前通用的版本《入菩萨行论》由如石法师根据藏文版译为中文(1997年); 传统藏文书格式的文本中有两个汉译本,隆莲法师由藏译汉的《入菩萨行论》(书籍23-Text 23)和如石法师的版本(书籍22-Text 22); 当前的最新版本是黄宝生的《梵汉对堪入菩提行经》 (书籍24-Text 24) ,语言现代,通俗易懂,2021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在前几章节,寂天菩萨介绍了菩提心的众多利益,以及生起和发展菩提心的条件。只是对目标充满渴望,哪怕再坚定,也不足以实现它; 应该采用相应的方法才可以。因此,行持菩萨道,我们练习布施,持戒,忍辱,精心,禅定,以及发展般若智慧。在接下来的章节,寂天菩萨提出培养这些品质的实修建议,并在第十章以功德回向结束这部论著。
关于《入行论》的评释
寂天菩萨的这部著作简短而精炼。传统上, 它和一些详细地介绍这部论不同主题的释论一起被研习。
印度大师智作慧(9世纪)以梵文原文所作的释论被保存了下来,其藏文翻译版也一样。还存在一个从梵文翻译为英文的版本,译者是帕尔马南达·沙玛 (评论16),该位译者也把达赖喇嘛尊者所作的释论译为了英文(评论2)。
在西藏(文章16)很多大师对这部论做了解释,现在其中一些被译为英文并出版。比如,以下大师的释论:索南孜摩(Sönam Tsemo)(1142-1182年)(评论8a, 8b); 萨桑·玛德班饮(Sabzang Mati)(1294-1376年)(评论5a,5b); 佩玛卡玻(Pema Karpo) (1527-1592年)(评论 9a,9b); 巴俄·祖拉陈瓦(Pawo Tsukla Trengwa) (1504–1566年) 。
寂天菩萨的这部著作深得华智仁波切(1808-1887年) 喜爱,他多次进行了解释评论。19世纪后期华智仁波切的几位弟子也作了一些释论: 格贡堪布•衮桑华丹(Kunzang Pelden)( 1862-1943年)(评论3和评论4);衮桑索南(Kunzang Sonam) (1823-1905年);还有麦彭降央南迦嘉措仁波切(Ju Mipam Gyatso) (1846-1912年)对第九品做了讲解。
多位当代的西藏大师也出版了优秀的评论著作,他们的作品以上述释论和宗喀巴大师(1357-1419年)及其主要弟子贾曹杰(贾曹·达玛仁钦1364-1432年)的释论为依据。这些大师是格西: 洛桑丹杰 (Losang Tengye) (评论10); 蒋巴德却(Jampa Tegchok)(评论11); 耶喜土登(Yeshe Tobden)(评论12); 天津梭巴(Tenzin Zopa)(评论13); 噶举上师创古仁波切(评论14)和他的翻译大卫噶玛确佩(David Karma Choepel) (评论19); 格桑加措(Kelzang Gyatso)(评论15a,15b) 和亚洲经典输入计划的出版物(评论18).
在西方,佛法文本的学术研究始于十九世纪末,在第一批梵文手写稿传入之后。《入行论》的第一部法语译文(书籍5a和5b)由路易·德·拉·瓦莱-普桑(Louis de la Vallée Poussin)于1892-1907年间完成;英文版(书籍6)由巴奈特(Barnett)于1909年完成;1920年菲诺(Finot)完成了法语译文的另一个版本(书籍7)。
菲诺的译本一直是参考书目, 直到由莲花翻译协会(le Comité Padmakara)于1992年完成的下一个法文版本问世(书籍1a,1b,1c,1d)。这个版本遵循了达赖喇嘛尊者于1991年在法国的一个佛法中心给予的教授。这次开示的记录被出版成书,法文版书名为《Comme un éclair déchire la nuit(评论1b); 葡萄牙文版《Como um Relampâgo Rasgando a Noite》(评论1a)。
这本书的英文版《A Flash of Lightning in the Dark Sky》(评论1c)已再版三次,只是稍微改动了题目和封面,是首要的参考资料。
这次活动之后,在1993年,达赖喇嘛尊者专门给予了一场关于第九品(智慧品)研习的开示,他参考了格贡堪布•衮桑华丹(Kunzang Palden)和衮桑索南(Kunzang Sonam)的释论。1994年发行了译为法文的第一个版本,题为《Tant que durera l’Espace》。2004年,达赖喇嘛尊者的主要翻译图登金巴(Tubten Jinpa)做了一次完整的较译,这版译文以题为《Practicing Wisdom: The Perfection of Shantideva’s Bodhisattva Way》出版成书,中文版为《当光亮照破黑暗-达赖喇嘛讲入行论智慧品》。其他的文本翻译和评论都以这次开示为参照。
葛梅茲(Luiz O Gomez)在他的文章(文章2)中提出进行翻译的必要标准,以使译文既尊重原文又能恰当地表达出本语言的含义和雅致。他以最初的三版译文为例,即路易·德·拉·瓦莱-普桑,巴奈特和菲诺的版本,把这三个版本与莲花翻译协会(书籍1a,1b, 1c, 1d),华莱士(Wallace)(书籍2), 凯特·克罗斯比(Kate Crosby)和安德鲁·斯基尔顿(AndrewSkilton)(书籍 3)的译文进行对比。他本人的译文出版在世界宗教诺顿选集(书籍4)中; 唐纳德·洛佩兹(Donald Lopez Jr.)为这部出版物所作的前言《 In the World of the Buddha》如往常一样精彩!
专门着墨于第六章“安忍品”的著作有: 达赖喇嘛尊者的《平心静气:达赖喇嘛讲入行论安忍品》(英文版《Healing Anger》);土丹索巴仁波切的《耐心》(英文版《Patience: A Guide to Shantideva’s Sixth Chapter》); 罗伯特·瑟曼(Robert Thurman)的《愤怒》 ( 英文版《Anger》)。以及关于第九章“智慧品”的有: 达赖喇嘛尊者的《达赖喇嘛说般若智慧之道》,英文版《Transcendent Wisdom》由艾伦·华勒斯(Alain Wallace)翻译编辑和注释; 米庞仁波切的《入菩萨行论智慧品浅释——澄清宝珠论》。也有一些博士论文,比如Dorji Wangchuk的《Resolve to become Buddha》, Oldmeadow-Prajnakaramati的《The Wisdom Chapter》; Sweet 的《Shantideva and Madyamika》。
约翰·马克兰斯基(John Makransky)的文章 (文章3)很好地描述了传统研习和当代学术研究之间可能存在的不同和互补性。基督学理论家施密特-里克尔(Schmidt-Leukel) (评论17和文章7)进行了宗教间的研究。亚历克西斯·拉维斯(Alexis Lavis)做了更倾向语言学和哲学方面的对比(书籍17) 。弗朗西斯·布拉萨德(Francis Brassard)把他的书专门献给了菩提心的含义(文章10)。除了这些参考,还有其他不同的补充性研究,翻译和资料,将来会逐渐提供。
参考资料的分类:
书籍 – 原著及其译本。不同译者所做的翻译用一个不同的数字标示。比如,书籍1-莲花翻译协会; 书籍2- 华莱士,等等。当同位作者的书被译为不同的语言时,会用一个字母标示。比如书籍 1a是英文版; 书籍 1b是法文版; 文章1c 是葡萄牙语版,等等。
评论 – 关于这部论著的释评。 请注意有时同位译者的译本和评论是分开出版的,有时译本和评论合并为一册。
文章 – 文章和博士论文。 有时是一本集合了多位作者文章的出版物的一个章节。
我们从介绍一些资料开始,这些资料关于以下几个部分:
– 寂天菩萨的生平;
– 地理和历史背景;
-现存原著和译本的书目,以及和第一品“赞菩提心功德品”有关的资料。
如何学习?
只是查阅信息或者进行学术研究的人们,根据他们的兴趣和惯用的方法很熟悉如何着手。但如果能这样想是很好的,为了能学习新东西,不应局限于寻找对自己推测的简单确认,而是在基于事实的基础上或从别的角度重新思考自己的信念。
一位佛法修行人通常会跟一个活的传承建立联结,传承提供一套闻思和实修的体系,以及由有资格的老师所给予的个人化开示。不同的传承之间存在着区别,不同上师的教授方法也不同,但大乘体系的基本法教,像寂天菩萨著作里所做的总结,在所有的传承中都是一致的。而且,上面提到的释论正是几个主要传承的上师撰写的。除此以外,寂天菩萨的这部论被认为是”道次第”典籍,也是修心方法(Lojong) 的源泉。
不同语言的书籍,文章和评论已经存在,比如法语,葡萄牙语。然而,当前大部分出版物只是英文的,对它们理解的难易程度取决于每个人。有条件的人可以参与翻译工作, 以便可以和不懂外语的人分享这些资料。
可以主要使用一本书和一部评论,对主题进行学习和思维。我们也可以集中某一章节,一偈,一个思想或一个观点的学习(Tö),看一看不同的评论对这个主题是如何论述的。
一旦获得了这些可靠的参考资料,我们就可以思考并中肯地提问: 是什么意思? 有何关联和影响? 与其他角度有何不同?这就是分析式禅修(Sam)。
佛法修行者知道智识上的学习和理解只是第一步,只有当它们通过修持(Gom)融入实际经验时才会产生效果(Dre) 。
修行道路上的实际进步并不仅仅释简单的信息收集,而是指身语意存在和运行方式的一种持续但完整的转化。
从生死轮回(迷乱,欲望和业力)到成佛(迷妄消失, 潜能发展)的过渡,并不是简单的知识积累,财富或社会地位的结果,而是源自存在方式和行为表现的完全转变。(请参考冈波巴《解脱庄严宝-大乘菩提道次第论》书中的这两章:五道和十地;佛性事业.)
这种逐步并完全的转化源自觉醒意识(即菩提心)的生起和发展。如寂天菩萨所言:
“第一品第十偈
犹如最胜冶金料 垢身得此将转成
无价之宝佛陀身 故应坚持菩提心
Gampopa. 冈波巴大师
The Precious Ornament of Liberation.《妙法如意宝解脱庄严论大乘道次第》
Translator: Xi RE Qun Pei. 希惹群培
Articles, Commentaries and Texts available for download (book covers)
Dear translators and editors,
In order to favor comparative studies we present here the cover of some of your publications and a short extract from them. In case it is inconvenient for you just mention it to us at [email protected] and we will remove them immediately. On the other hand, if you have a translation in your language, or like to participate to the translation some texts, you can take contact with us or send them and we will be happy to share them. Thank you!!